Categories: 未分類

鄭市長出席建中校友會,分享人生哲學與城市治理經驗

鄭市長出席建中校友會,分享人生哲學與城市治理經驗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3)日晚間前往台北市中正區,出席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會(博學講座),鄭市長表示,他曾就讀建國中學、台灣大學,參與過野百合學運,也擔任過黨職、公職,回首人生走過的路,都展現出台灣社會是會給認真、執著,以及充滿理想、熱情的人機會,這也是台灣社會可愛的地方,後來他出版「鄭文燦模式:超越對立‧翻轉桃園」,不僅提出執政時有關城市治理的方法,也展 現出他的人生態度與哲學。他強調,城市治理需要接地氣與包容心,也要有遠見及執行力,他將持續推動桃園的城市轉型,讓桃園變得不一樣,提升市民的認同感及幸福感。   鄭市長說,建中是人才的搖籃,建中學生不僅具有不被框架拘束、充滿想像力的特質,更有一份認真、不驕傲的自我期許。他回憶,民國71年進入建中就讀,初期每日從桃園通勤到萬華再步行到建中上學,後來在泉州街、汀州路周邊租屋,對於建中周邊環境仍記憶猶新,今日舊地重遊更有不同的感觸。   鄭市長也說,他在1985年考上台大電機系,當時台灣正值由威權走向民主、由戒嚴走向解嚴的年代,而台大的校園氣氛風起雲湧,追求校園民主也成為教授與學生的主流共識。他進入台大後參與許多學生事務,曾擔任台大學生報社及台大台灣研究社的社長,在大二升大三時決定從電機系轉為社會系,期許自己成為一個社會改革者。鄭市長接著提到,1990年時參與3月學運,該學運以野百合的標誌, 呈現出學生純潔、原生的理想主義特質,因此又被稱為野百合學運,他當時擔任學運決策小組召集人,以謹慎的態度處理與政府的對話,與其他成員共同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訂定民主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幾經折衝後獲得當時的執政者李登輝前總統的首肯,促成1992年廢除萬年國會、全面改選,以及1996年的總統直選,興起台灣民主化的浪潮,他 也很幸運地在歷史的浪頭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鄭市長表示,在就讀台大時他還不是民進黨黨員,從政也不是當時的人生劇本,但在歷經學運後人生的志向有大幅改變。因此,後來他擔任立委幕僚,協助推動許多國會立法工作;1994年擔任陳定南台灣省長競選總部文宣部主任;1998年以30歲當選桃園縣議員,反映出民主政治能帶給年輕人機會;其後陸續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行政院發言人等職務,並於新聞局長任內大力推動支持台灣電影發展 ;2009年時接受黨內徵召,以「庶民台灣‧勇敢承擔」為競選主軸,參選桃園縣縣長選舉,雖然最後以4萬9,000多票差距,敗給中國國民黨的參選人吳志揚,卻也讓桃園鄉親見證到他的特質與潛力,因此2014年參選桃園市市長選舉才能順利當選。鄭市長也說,當時他發表當選感言,指出選舉已經走完最後一哩路,執政第一哩路才剛要開始,希望桃園站在歷史的起點上,無分政黨、藍綠,無分 南北、族群,大家都是新時代的桃園人,以一個包容的開始,展開市長的第一天,並期許自己除去一切壓力、教條,以如何當好市長為唯一考慮,爭取市民的肯定。   鄭市長也表示,他就任市長後,帶領市府以匡正錯誤、重新出發為主軸推行許多政策,例如推動老街溪全流域整治,讓河川乾淨、水質淨化、河岸公園產生魅力;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將全市接管率從4%提升至今日的24%;以更透明、更參與、更民主的態度推動桃園航空城計畫,讓計畫進入實質開發階段;修正桃園鐵路高架化為地下化,目前已獲得核定並陸續推動工程施作中。此外,也持續推動捷運建 設、路平計畫、增設YouBike租賃站、社會住宅、運動中心、親子館、市立圖書總館及圖書分館、木藝生態博物館,推出桃園市民卡以及各種社福政策,促進城市的改變。   鄭市長指出,桃園升格後人口成長迅速,6年來人口成長約21萬人,更是企業投資最多的城市。桃園有閩南、客家、眷村、原住民及新住民等多元族群,他積極推動文化治理、城市行銷,舉辦包括美食、工藝、戲劇等不同族群的文化活動,例如舉辦龍岡米干節、成立異域故事館,展現滇緬地區的特色文化;舉辦台灣燈會,展出融合桃園不同族群元素的特色燈區,藉此拉近距離,也促進不同族群間的瞭解。   鄭市長強調,「建設沒有顏色、福利也沒有藍綠」,任何問題應透過溝通對話、理性討論的方式來解決,這也是桃園府會合作的起點,不僅有助桃園整體建設擴張,讓教育、環保、文化等許多指標大幅往前,也讓桃園迅速發展,成為一個亮點城市。他也表示,當市長最大的成就感來自市民看到城市改變後的微笑,以及對市長施政的關注,但最重要的仍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推動各項政策,不要為了天邊 的彩虹,踩壞了腳下的玫瑰。   今日包括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長徐建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會理事長吳坤光均一同出席活動。  

leo

Share
Published by
l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