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未分類

南北貨與藥材飄香 細品迪化街歷史軌跡

發稿單位:公園大地科
發稿日期:110年8月1日
新聞連絡人:劉玉華
業務連絡人:洪燕萍
連絡電話:2725-6762
南北貨與藥材飄香 細品迪化街歷史軌跡

    漫步在歷史悠久迪化街上,徐徐吹來的微風伴隨南北乾貨及各式中藥材的陣陣香氣,映入眼簾是各時期風格不同卻於現今同時存在古式建築構築的特殊街景,隨著時間的推移,迪化街仍保存原有歷史街區的風貌,蘊藏在巷弄間往日繁榮的歷史軌跡更是值得細細回味。
    日治時期的迪化街一帶,於1922年命名為永樂町,該町似因永和街與長樂街而得名,迪化街則稱為永樂町通,從臺北橋頭迪化街一段往南出發,探索街上指標性之歷史建物,第一個令人駐足地點為「十連棟」,位於迪化街一段348至366號(靠近臺北橋邊)共10棟巴洛克式建築,為日據時代用紅磚塊建造之2樓房屋,於1912年完成,此區位置近淡水碼頭水門,收成後的稻穀利用河運送到橋頭的碾米廠,臺北橋是聯絡大稻埕及三重埔的門戶,因地利之便逐漸結市形成碾米廠聚落。十連棟房屋係由六大商號組成,為五家碾米廠連瑞利、振豐、晉春、春發、林源益及一家縫衣工廠森元洋線。十連棟多數碾米廠在中日戰爭前,大都轉型從事其他產業,如豆製品工廠、印刷廠甚至是柑仔店,除了沈家森元洋線工廠搬遷至龜山持續營業,其餘五大商號的碾米廠最後都歇業了。約1980年代,人口往臺北東區遷移及發展,西區逐漸落寞,十連棟街屋便閒置出來,直到改建大樓時,六大家族決定保留街屋的第一進,以紀念祖先開創事業的過往,將十連棟的故事保存下來。
    藏身於迪化街巷弄內歸綏街303巷9號的大稻埕辜宅,是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於1920年前後建造的一座豪邸。由於辜家當時經營鹽業,因此這棟辜家大宅,也一直被稱為「鹽館」。從1961年辜家遷出大宅,1963年現址設立榮星幼稚園,一直到今天。這棟建築相當有特色,仿西洋後期文藝復興式風格,前面設拱廊,外表是淡黃色面磚,還有典雅的拱窗與釉花欄杆,正面中央山牆上的繁瑣勳章與浮雕裝飾,反映了那個時代西風東漸的風潮,可是當時富豪之家的代表喔,真的值得一遊,感受在當時富豪之家在建築外觀設計的豪氣。
    繼續前進來到位於迪化街一段154、156、158號的林五湖命相館-林家古厝,為迪化街第一間閩南式街屋,林五湖祖厝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由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遷到大稻埕的商人林藍田所興建,當時一共蓋了三間街屋,是迪化街最古老的三間建築之一,是閩南式的三進兩院的街屋,第一進是緊鄰迪化街的屋子,用處就是作為商業使用,第二進樓井設計,是主人一家接待客人及生活的地方,據說古時候的家中女孩挑選老公的時候,就會躲在樓井上看看來訪的人選,第三進原本設計作為倉庫,古時候可以直通到淡水河,方便貨物進出,百年來在其歷代祖先細心維護之下,十年一大修,始終保持古色古香的古宅風韻。
    位於迪化街一段61號的霞海城隍廟,為1853年「頂下郊拚」後,落敗的同安人將霞海城隍神像暫奉於陳金絨之子陳浩然經營的大稻埕金同利糕餅舖,因空間狹隘,於1856年由大稻埕街民共同捐款興建霞海城隍廟於南街,每日都有來自各地的信男信女來此祈求月老幫忙牽起姻緣紅線。
    在城隍廟右前方萊爾富迪化門市外,可以看到光泉牛乳的立牌,其實光泉發跡處就是在迪化街霞海城隍廟口,1919年,創始人汪水泉以「泉」字號賣紅豆湯起家,並設立糕餅店,之後其子汪金來、汪來金及汪圳泉於1956年自飼養三頭乳牛,開啟了光泉的新篇章,進入台灣牛乳市場,1964年成立「光泉食品廠」,1974年公司化,定名為「光泉牧場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光泉創立萊爾富便利商店,「萊爾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於臺北市迪化街。
    最後一站是知名的永樂市場,隨著大稻埕碼頭船舶貿易發展迄今,昔日稱之為「永樂布業商場」,在這裡可以找到各式花樣美麗、質感精緻的紡織品。早期臺灣不產棉花也沒有蠶絲,由船舶商貿順路帶來的棉、麻、綢、緞等布料,在大稻埕碼頭附近逐漸形成布市,1908年日本人成立「公設永樂町食料品小賣市場」,做為日本印花布料的進口批發中心,光復後逐漸演變為全臺最大布料集中批發和零售市場。周邊的巷弄裡,還能淘到各種衣物周邊零件、配件、蕾絲。市場前的永樂廣場也不定時有在地產業、文創產業及藝文展覽與表演,在周邊小巷弄內來趟小尋寶,會有意料不到的小收穫,逛累了也可在永樂市場周邊小吃攤打打牙祭喔。
    而迪化街現今最為人所知的「年貨大街」活動,為臺北市政府首創,起源於1996年農曆春節前半個月舉辦,因各商家獨特的年節裝飾、叫賣文化和新穎的宣傳手法,販賣各式過年伴手禮品、南北貨,讓「年貨大街」廣受好評,每當年節來臨,這裡總是摩肩擦踵、人潮絡繹不絕,迪化街也成為全臺最有年味的一條街,成功引起話題及媒體關注,使得各地爭相模仿。
    綜觀迪化街一帶歷史演進,從曾經為臺北城商業樞紐的輝煌時期,到商圈東移發展而逐漸黯淡,最後藉由歷史建物特色帶來的商機,加上傳統產業的回溫及在地商家的努力,讓迪化街又漸漸開始熱鬧了起來,而藝文商家、文青小店的進駐,也為這條古街增添了創新的元素,舊攤販融合了新一代的想法,現今的迪化街不僅是富有故事的街區,也是充滿活力的文創景點。有空不妨安排一趟迪化街小旅行,肯定不會讓你失望的喔。

leo

Share
Published by
leo

Recent Posts

內湖垃圾焚化廠「113年度社區桌球聯誼賽」南港區重陽里奪冠!

承辦單位:內湖焚化廠發稿日期:113年5月25日聯  絡  人:丁建新組長聯絡電話:0952-570-879臺北市環保局內湖垃圾焚化廠「113年度社區桌球聯誼賽」於今(25)日上午8時在該廠能源利用中心開打,由內湖、南港區多位里長率隊出賽,共34隊3百多人參加,場面熱鬧無比。環保局表示,桌球聯誼賽在各方熱情的支持下,報名相當踴躍,充分展現內湖焚化廠敦親睦鄰及區里間的密切互動。另因應夏日高溫用電遽增,環保局特別於會場中設置「淨零拚轉型 節電3%獎百萬」宣傳櫃臺,邀請所有與會及觀賽貴賓共同響應節電措施,抽3萬元獎金,攜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逐步邁向零碳永續家園。在歷經一番激戰後,比賽結果終於產生,名次分別如下:冠軍-重陽里、亞軍-萬福里、季軍-東湖里、殿軍-麗山里、優勝-紫雲里、西康里、港墘里、瑞光里、舊莊里、內湖里及金龍里,現場頒發獎盃、獎品,重陽里靠著平日精實的練習與團隊合作的默契,一路過關斬將終於贏得冠軍寶座,里長及隊員都非常興奮,同時表示明年還要再組隊參加,繼續衛冕奪冠!

20 hours ago

出席全臺灣第一支龍舟紀錄片《暮匠》首映會 蔣萬安:紀錄臺北河道歷史演進 展現深刻文化力量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5)日出席全臺灣第一支龍舟紀錄片《暮匠》首映會,蔣萬安致詞時表示,今日參加首映會相當具有意義,這部紀錄片花費近兩年的時間紀錄拍攝,非常不容易也非常了不起!這部紀錄片記載國寶級大師「阿正師」(劉清正)的工匠的精神,還有朱東輝董事長常年推動龍舟運動,並以實際行動讓員工組成「旭源人龍舟隊」,積極參加臺北國際龍舟賽。蔣萬安說,朱董事長邀請國寶級大師「阿正師」製作一艘木龍舟,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透過自然又真實的鏡頭記錄下每個環節,展現整個團隊的專業度,這部紀錄片不只記載的是一條河、一艘船、一個工匠精神,更重要是紀錄臺北河道歷史演進,展現出深刻的文化力量。蔣萬安提到,今年是臺北市建城140週年,這週他也特別參加北門登城門活動,與幾個孩子一起登上北門城門,在140週年這麼重要的時刻,能有臺灣第一部龍舟紀錄片的誕生,確實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更展現對於文化的尊重。蔣萬安說,對於即將失傳的技藝能夠保留下來,他認為非常有意義,尤其「阿正師」工藝了得!沒有草稿、沒有設計圖,不假他人之手,做出這樣的一艘木龍舟,老師傅手底下的木材是有溫度的,有溫度的木材所造出來的龍舟,下一刻就龍騰四海,期待未來「旭源號」在各項龍舟賽事都旗開得勝,贏得冠軍!最後,蔣萬安特別感謝朱董事長將在首映會之後,把《暮匠》這部紀錄片授權給臺北市政府,無償給教育、體育還有文化來做各方面的推廣。朱董事長跟他說過一句話「企業家就是要投入在文化和教育領域大力給予支持」,感謝成功企業家能夠回饋社會,讓文化的傳承能夠不斷的延綿下去。

20 hours ago

第26屆臺北文學獎今日舉行頒獎典禮 本屆投稿數創歷年新高 蔡詩萍局長鼓勵創作者們自由表達及展現創作

由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第26屆臺北文學獎,今(25)日下午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頒獎典禮。徵文項目分為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本及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等六項,加上第24屆文學年金第二階段最終得主,總計頒發24個獎項。本屆得主身分背景多元,包含學生、專欄作家、教師、調香師、視障按摩師、戲劇工作者、音樂文化研究者等;外籍得主共有四位,兩位來自中國,兩位來自香港;年齡橫跨20歲至50歲不同世代,創作主題萬象紛呈,涵蓋社會觀察、親子關係、疾病書寫等,展現豐沛的創作能量。第24屆文學年金為本次頒獎典禮最大獎項,由羅漪文《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法律之前,不讓移工喪失權益與尊嚴》獲得本書透過司法通譯的特殊視角,講述移工族群罕為人知的困境與生命故事,本書已於今年1月由寶瓶文化出版。 第26屆臺北文學獎自去(2023)年11月初至12月底公開徵稿,總獎金高達253萬元。除臺灣本地投稿以外,另有來自中國、港澳、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地區,總收件數高達1,902件,投稿數創歷年新高,展現臺北文學獎對華文寫作者的號召力與標誌性意義。 本次頒獎典禮由作家王文華主持,並且由漫才團體「現點現做」為本屆文學獎主題「生於火」帶來專屬客製的開場演出,以幽默風趣的表演呈現以筆會友的過程。中場演出則由樂團「公館青少年」帶來〈星星〉、〈一個人默默的酷〉兩首歌曲,除呼應了本屆宣傳主題,亦暗示了創作無論有沒有被看見都會閃閃發亮,也是一種「一個人默默的酷」的心境,為典禮增添不同亮點。 蔡詩萍局長致詞中提到,臺北文學獎創辦至今已邁入第26個年頭,已有約720位創作者獲獎,期盼它能成為華文創作者能夠自由表達及展現的平台。局長表示,今年評審陣容有老中少,像是一場文學的同學會。他也感嘆,臺北文學獎至今已辦理26年,時間堆叠出美好的歷史,也培養出許多文學人才,期待藉由這個獎項的持續辦理,承先啟後地開創出臺北文學以至於華文文學的高度與視野,豐富這座城市的生命與心靈。評審代表朱亞君則在致詞中表示,今年的評審過程是最困難的,因爲稿件多,閱讀的文字更多。然而,今年也是最令她興奮的一次評選經驗,因爲創作者非常國際化,題材也十分多元。朱亞君也藉機對三位年金得獎者表達最深的敬意,三位得獎者創作題材都截然不同,非常期待在一年以後看到三位得獎者的成果。 小說類首獎由黃冠維以〈過人的方法〉獲得。作品以籃球貫穿全文,藉此描寫角色從少年至成年的人生變化、同儕間的聚散離合,更透過題目的雙關,映照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和諷刺。評審認為作者布局宏大,對各種象徵的細節處理亦十分考究,成熟掌握小說的設計及閱讀體驗,宛如一篇屬於新世代的成長小說。  散文類首獎由宋家宏以〈最淺的抵達〉獲得。作者以含蓄的口吻講述家庭故事,透過完整的時空架構與細微的情緒描摹,記述新住民母親多年來難以言喻的辛酸,也從父母的兩地分隔,剖析自我的孤獨心境,完成了一場家庭回憶的追想。評審認為作者情感豐富而筆觸內斂,極具抒情美文的溫柔氣質,且首尾一貫、情韻悠長,文詞極富魅力,才氣不俗。 現代詩首獎由文學專欄作家李修慧以〈胖電池〉獲得。作者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件入詩,透過現實描寫與想像畫面的交融,描繪母親在家中總是安靜付出的溫暖形象。評審認為面對母愛這樣的傳統題材,能以如此創新的方式敘述,顯見作者功力,而整體設計中巧妙的層次布局,更顯作者細膩的觀察力,讓飽滿的情感得以在詩句間自然湧動。 古典詩首獎由來自中國的鄒丹娜以〈客居臺北雜感四首〉獲得。作者以旅居臺北期間的所見所聞為題,吟詠殷海光故居、臺北詩歌節、劍潭山等地景風物與人文體驗。評審認為作者擅將「意、象、情」三者相融呼應,更甚連結今昔人事,無論是抒情還是紀事,都含藏極深的內在思考,且用字自然真切、餘韻悠遠,十分不易。 舞臺劇本首獎由香港的戲劇工作者李智達以〈輕一點,好嗎?〉獲得,本劇以當代社會常見的容貌焦慮為題,藉女主角荒謬的一生,映照社會中無所不在的壓迫與惡意,搬演充滿身體政治的寓言。評審認為本劇意象引人共鳴,命題與內容的映襯匠心獨具,作者對劇情的安排亦節奏成熟,充滿戲劇性與舞臺張力。 本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的三位入圍者張傘、洪芳怡、沐羽,分別以當代女性的感官書寫、臺灣早期音樂產業的人物故事、香港人的族群離散經驗,提出題材多元、各具風格的創作計畫。創作多年,擅以細膩眼光觀看個人內心世界的張傘,本次寫作計畫《門》,經由曲折而誠懇的心緒刻畫,重新思索、面對伴侶關係的框架與內心深處的慾望;專精音樂文化研究的洪芳怡,著有《曲盤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上海流行音樂(1927-49):雜種文化美學與聽覺現代性的建立》、《天涯歌女:周璇與她的歌》等,本次提出的《文明女清香遺事》寫作計畫,持續深入音樂題材的開鑿,以詳實的歷史背景為底,透過對臺灣早期音樂產業的爬梳,建構別具風華的臺灣故事;現居臺北的香港作家沐羽,首部作品《煙街》短篇小說集出版奪下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台北國際書展小說組首獎,今年初再出版散文集《痞狗》,長於敘述香港議題的他,本次更深入地探問不同世代的記憶,呈現屬於香港人的集體經驗,更思考港臺之間,不只是地域,更是族群之間的獨特連結。    第24屆文學年金決審為本次頒獎典禮眾所矚目的最大獎項,由羅漪文《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法律之前,不讓移工喪失權益與尊嚴》獲得,本書今年1月已由寶瓶文化出版。羅漪文出生於越南西貢,兒時隨家人移居臺灣的她,曾獲第八屆臺北文學獎散文首獎,現於清華大學教授現代中文寫作,同時也擔任司法通譯一職。特別的職業領域讓她接觸到許多身陷法律困境的移工,並在提供翻譯援助的同時,重新思考自我的身分認同,更激勵她寫下臺灣的移工故事。決審委員認為,這部作品已超越文學本身,具有社會紀實意義,提供了臺灣讀者全新的閱讀視野。 「第26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都收錄於《生於火:第二十六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中,並且已刊登於活動官網,提供民眾瀏覽閱讀。得獎作品將透過本市公車捷運、廣電媒體、劇場等多樣媒介與讀者分享,更多資訊請至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粉絲頁或臺北文學獎官網查詢。附件一_臺北文學獎小檔案.pdf附件二_第26屆臺北文學獎得獎名單.pdf

20 hours ago

假買家詐騙案件增 文二警前進校園再三叮嚀

為了強化「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識詐』1.5版」犯罪預防觀念,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二分局前往轄內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滬江高級中學等學校辦理「入班入校」識詐專題宣講,以強化我國年輕、學生族群識詐知能。文山第二分局分析,113年1-4月發生34件「解除分期付款-假買家」詐騙案類,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被害人為15至22歲的本國學生。此案類被害人多為年輕族群,主要是因為學生、年輕族群除習慣利用網路購物外,也會將自己用不到的二手用品上網拍賣,希望能賺一些零用錢,詐騙集團因此鎖定這些不熟悉販售平台合約的賣家(即被害人)來進行詐騙。詐騙集團先假裝成買家,私訊賣家(被害人)告知賣場上的商品無法下標或轉帳,隨後提供不明連結,佯稱是平台提供的客服聯繫方式,但實際上是詐騙集團架設的假網頁。接著要求被害人依循連結的說明開通權限,最後引導賣家測試轉帳功能,實則是讓賣家將戶頭裡的錢轉到詐騙集團的指定帳戶。為了讓年輕族群及時瞭解近期高發詐欺案類,文山第二分局至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及滬江高中進行識詐宣講,透過詐騙流程說明、案例及防範之道分享等方式,帶領同學逐一戳破高發詐欺案類的話術及謊言,以順利避開詐騙集團設下的陷阱。文二警提醒,每個年齡層的民眾都應具備防詐騙的基本觀念,才能確保自身財產安全!學生平時在校內除學習知識,也要多瞭解各項防詐騙知能,以強化自身防詐能力,同時避免被詐騙集團利用,觸犯刑罰。

20 hours ago

臺北市國小教師聯合甄選初試3,467人到考,到考率96.18%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煩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8樓業務聯絡人:教育局國小教育科            林侑融科長   …

20 hours ago

更生機構遭空氣步槍攻擊 北市警團隊2小時緝捕到案

這起槍擊發生在昨(24)日下午18時許,位於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二段之更生機構員工,報案稱窗戶玻璃及輕鋼架天花板遭槍擊破壞,現場無人受傷。文山第一分局獲報後立即組成專案小組,經擴大調閱周邊監視器,迅速掌握涉案嫌犯身分,循線與大同分局在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發現嫌犯蹤跡,經專案小組配合優勢警力壓制逮捕,並查扣涉案空氣步槍1把。整起槍擊案於發生後2小時迅速偵破,犯罪嫌疑人訊後,依刑法恐嚇、毀損罪嫌移送法辦,涉案槍枝另送鑑驗中。

20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