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社區集資三年有成,首場社區集資全國論壇盛大舉行!

臺北市長期以創新方式推動社區工作,特別是在社區集資,已推動三年有成,都更處為推廣歷年成果,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合作,訂於109年12月4日在臺灣大學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行,將針對社區集資經驗進行分享與對談,歡迎有興趣的市民朋友前來共襄盛舉。都更處表示,有鑑於臺北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議題社群蓬勃發展,推動都市再生的方式必須軟硬兼具,都市更新與社區工作皆是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不可或缺的重要項目特別是在社區工作這個面向上,都更處長期透過培力,讓更多生活在臺北市的市民開始關心公共事務,進一步願意加入公共環境改善的行列。而都更處自107年起推動的「臺北眾力方程式」計畫中,便積極鼓勵提案社群面對群眾訴說公共議題的倡議理念,也率全國社區培力政策之先,推出社區集資培力專案,透過創新工具,讓提案者突破既有網絡的同溫層、走向網路群眾的異溫層,爭取更多支持與認同;三年來共輔導8組提案團隊,議題涵蓋兒少福利關懷、歷史建材保存及再利用、衣物永續利用、自然農業地景保存、眷村生活文化推廣、傳統製糖文化保存,過程中不僅讓議題所在場域的住戶提高關注度,更透過集資平台的網路力與傳播力,將議題推播到外縣市,甚至全臺灣。更新處進一步說明,12月4日即將辦理的論壇,便是想將三年來臺北市社區集資的操作經驗進行分享,除了安排集資平台FlyingV共同創辦人進行專題演講,以及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的都會型社區工作集資操作經驗分享,更有臺北市集資提案者分別針對集資的影響力及方法工具進行對談,論壇內容豐富,精彩可期。本次論壇詳細資訊將公告於「台北社造咖」臉書粉絲專頁(https://reurl.cc/bRjE23,報名連結為https://reurl.cc/MdmnWk,邀請有興趣的市民朋友一同前來;而未能前來論壇現場的朋友,也可持續關注臉書訊息,現場將同步於「台北社造咖」臉書粉絲專頁進行直播,讓更多社區工作的夥伴能認識社區集資的操作模式及未來趨勢,也讓更多提案能被看見與實踐。詳情可電洽社團法人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廖小姐02-2368-5136或本處更新經營科陳先生02-2781-5696分機3120。

各國使節齊聚菊展 柯:期許明年疫情趨緩 邀全世界來臺北賞花

今(27)日臺北市長柯文哲與各國駐臺使節一同參加「2020士林官邸菊展-藝菊童遊」開幕式。柯文哲於致詞時提到,每年在秋季舉辦的菊展,都會吸引國內外的遊客參觀,是全國唯一不收費的大型菊花展覽,臺北市政府也利用這個機會展示工務局公園處在種植菊花的專業技術。今年菊展的主題為「藝菊童遊」,神秘嘉賓為大人小孩都喜愛的布丁狗。柯文哲表示,這是以「兒童」當作主題的概念,總共有13個展區,包括「夢幻城堡」、「秘密基地」、「樂高積木」……等擁有兒童意象的區域,希望家長能夠帶著小朋友來參加。柯文哲說,每年菊展的主角都是「大立菊」,在同一棵菊花上,能夠長出幾朵花是技術的展現,而臺北市在花藝的技術一年比一年更厲害,是一個很好的成就。柯文哲補充,這次的菊展,同時準備了10場的表演活動,每一場都相當的精采。為了刺激商圈,北市府也與士林、天母地區的商家合作,希望大家來士林官邸觀賞菊花的時候,能夠到商圈消費,幫忙振興經濟。柯文哲今年也特別邀請世界各國的駐臺使節,一起來參觀菊展,也希望透過他們的親身體驗,將臺北市士林官邸的菊展推廣到全世界,等到明年疫情趨緩之時,能夠有更多的外國遊客來臺北賞花。

臺北市首屆職場性別平等認證 12家事業單位通過考驗

  臺北市政府於109年11月27日(星期五)上午10時假市府1樓中庭舉辦「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認證記者會」,頒發合格證書予12家事業單位,現場共有近100位事業單位代表與貴賓參與。會中由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文祥、創業家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市集)總經理廖家欣分享於單位內推動性別平等的經驗與心得。  臺北市蔡炳坤副市長表示,臺北市政府105年簽署加入「Cities for CEDAW Campaign」持續推動性別平等,107年柯市長在歐洲演說,宣示推動「性別平等企業標章」,而勞動局也到紐約取經參與國際會議,在107年底公布「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指標」7項指標,108年因應同婚法通過後將多元性別納入為+1項。今天臺北市與世界接軌,我們提出了「亞洲第一、臺灣第一」的第一次職場性別平等認證,我們不只提出了性別平等,更進一步含括多元性別平等,全市一起努力來打造臺北成為職場性別平等之都。  今年計有30家事業單位申請,12家合格,合格事業單位都是達到80分以上且單項超過50%的高標準,其中優於法令的相關假別備受矚目,例如產假20週、陪產假20日、產假8日、全薪病假30日、子女入學假、主婚人假、2日旅遊假,更有提供生育補助1胎10萬元等。  勞動局陳信瑜局長表示,第一次認證,選出的是代表臺北市、更是全台灣首創「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認證合格的事業單位,所以評選過程都嚴格把關,要求高標準。本次評選,看到事業單位很重要的部分,一為職場性別平等普遍得到事業單位高層的重視,高層的支持可以在組織推動性平計畫或女力培力,由上往下推展,效果彰顯;另一為提供優於法令的相關假別,是員工最有感的措施,而企業為了留下好人才,一定要提供更好的福利給員工,非常地不簡單。未來勞動局會跟市政府及事業單位一同努力,持續推動職場性別平等。

新北老先生迷途天母 士林警助返家

    本分局天母所警員陳緯誠、黃凱群等2員,109年11月6日擔服21時至24時巡邏勤務,於21時10分許接獲通報,忠誠路2段130巷附近有老先生需要協助,旋即趕赴現場處理。    抵達現場,發現一位老先生行動緩慢徘徊在巷口,陳等2員立即趨前關心。經了解,老先生疑似患有失智症無法清楚表達身分資料,遂先行將渠帶回派出所安置、照護,經輔以警用人臉辨識系統過濾、比對,確認老先生柴○利(下稱柴民)為失蹤協尋人口,居住在新北市中和區景新街,隨即協助聯繫女兒柴○羚前來派出所帶回照護。據家屬表示,柴民患有失智症,趁家人不注意自行外出,見遲遲未返家趕緊至住家附近派出所通報協尋,接到士林分局員警電話才鬆了一口氣,幸好員警及時協助照護,未釀意外發生,至表感激。    士林分局提醒民眾,家中有失智長者或精神疾病患者,應注意其可能活動範圍,並予以協助配戴留有聯絡方式之飾品、證件或手機,發現走失應掌握時效立即請求警方協助,避免憾事發生。

全臺最大育成中心t.Hub落成 柯文哲:提供優質環境 支持新創產業繼續往前走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27)日出席「臺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產業支援設施BOT開發案」內湖t-hub開幕典禮。這是柯文哲上任後的第1個BOT案。2017年簽約後,只花了7個月動工、3年多就完工,並於今年的8月開始試營運,展現北市府與民間企業攜手合作的超高效率。 柯文哲致詞中表示,政府要做的就是民間企業不敢做、不能做、不想做的事情。內科是臺北市很重要的產業聚落,目前有4,600家公司,每年的產值超過4兆,從業員工有15萬人。他一直在思考,既然所有產業都有生命週期,就要不斷引進新的事物。內科2.0計畫要用公家的支援來維持創新的力量,而t-hub就是「內科2.0」中最核心的旗艦計畫。 t-hub於八月份試營運後,至今已有78%的進駐率,除了本土新創團隊、也有國際級企業。T-hub能夠做到人才培育、資金協助、生態鏈結、對接交流,讓各種新創團隊盡情發揮創意;更請來工研院協助專業營運,柯文哲表示,t-hub猶如是工研院的臺北分院,要藉此引進新創育成種子進入產業最前線。 這個BOT案是由北市府與宏匯瑞光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短短三年完工啟用,3棟大樓佔地約1.75公頃,鄰近2.5公頃的大港墘公園,旁邊還有運動中心,離最近的港墘站捷運站只要3到5分鐘,未來東環線完成之後,走路30秒就有捷運站,生活機能與區位極佳。除了創新育成中心大樓,C棟建物還有社福設施、托嬰托老系統,希望讓在此工作的人都能無後顧之憂。 柯文哲強調,創新是臺灣唯一的出路,在今年疫情這麼嚴峻的狀態下,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的GDP是正成長,臺灣是其中之一,就是因為ICT占了臺灣產值的40%,所以為了讓ICT能長期的發展,我們要將創業的能量建立起來,繼續維持領先地位,公私協力帶動整個高科技產業繼續往前走。 記者會後,柯文哲也與副市長黃珊珊一同帶著媒體,參觀新創團隊建置的虛擬攝影棚,柯市長還化身柯主播播報新聞,過程中小吃螺絲,讓他苦笑當主播不容易。隨後,柯市長也在新創團隊的邀請下,體驗聲控咖啡機、人工手搖飲機器人等設備,看到各種新創的奇思妙想,柯文哲也相當好奇,頻頻詢問設計細節,勉勵新創團隊,在全臺最大新創育成中心裡,盡情發揮創意。

南港冬季包種茶比賽得獎茶展售11月28、29日在建國假日花市開展,歡迎蒞臨品茶

  北市產業發展局每年補助南港區農會舉辦各項製茶競賽及體驗活動,今(109)年度的冬茶比賽得獎茶展售將於11/28、11/29(六、日)兩天,在建國假日花市農業櫥窗區舉行,現場並安排茶食示範教學、茶藝講座、茶染教學講座及土肉桂紅茶、包種茶麵線、桂花麵、茶籽油和茶糖等體驗活動,還有得獎茶農攤位、各區農漁會農產品展示,歡迎有興趣民眾一同共襄盛舉,品茗南港在地好茶。  包種茶是臺灣最著名的茶葉,素有「北包種,南烏龍」之稱,同時也是台灣特有茶葉。包種茶外觀為條索狀,色澤翠綠,水色蜜綠鮮豔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包種茶最注重香氣,香氣越濃郁品質越高級。臺北市的文山區、南港區都有種植,因南港海拔約為200至300公尺,土壤富含岩礫,全年雨量適中,是理想的種茶環境,因此南港區所產的包種茶品質最為優良。     今年度的冬茶頒獎典禮也將在現場舉行,109年南港冬季優良包種茶比賽參賽點數計有92點,評審結果選出特等獎1名、頭等壹獎1名、頭等獎7名、貳等獎10名、參等獎11名,評比標準為香氣、口感、外觀形狀、水色葉底,今年由茶農李金城勇奪得特別獎,其參加比賽的冬茶,於小雪(十月中)過後採收,暗香浮動,細膩悠遠,第一泡就回甘,喉韻十足。特等獎李金城,今年61歲,自年輕時就從事茶業生產工作,專門種植包種、東方美人、蜜香紅茶等。由夫妻兩人共同經營。李金城得知奪下特等獎時謙虛表示,製茶學問大,從生產管理到發酵萎凋、炒茶、甚至是挑梗,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自己還在學習中。  包種茶的特色是入喉的那陣「花香」,根據製茶師的手法不同,香氣呈現的方式也不同,但香氣越濃郁品質越高級,因此包種茶堪稱是全臺灣特色茶中最「香」的茶,是老饕持續回購的秘方。有關更多北市府產業局活動相關資訊,歡迎連結至「臺北市產業局-台北饗樂趣」FB粉絲專頁或產業局官網查詢。 新聞聯絡人: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呂丘鴻 科長 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6578/0958-666827南港區農會  王思捷 02-27836121轉13/0955-687720 「南港冬季包種茶比賽得獎茶展售」活動一覽表.pdf

「臺北新故鄉 新住民就業大步走」 開創新住民就業大未來,企業來相挺!!

  為鼓勵雇主僱用新住民,及鼓勵新住民跨出第一步,勇敢再出發,臺北市就業服務處訂於12月3日(星期四)9時至12時在臺北市第2行政中心6樓勞動局勞工教室,首次舉辦臺北新故鄉新住民就業大步走「就業服務聯繫會報暨成果發表會」,活動中將邀請12家僱用新住民之友善廠商共同分享討論僱用經驗,及如何運用就業促進工具協助廠商僱用人力,並邀請成功就業之新住民回娘家分享尋職過程的點點滴滴,其中一位還是男性,為愛漂洋過海,遠從巴西來到臺灣,打破了新住民就是女性的刻板印象,更讓人眼精一亮,發表會後現場進行徵才活動。  勞動局局長陳信瑜表示,近年來因婚姻移民組成的新住民人口已改變臺灣人口結構,成為四大族群外的第五大族群,他們因婚姻而移居他鄉,在適應語言、文化、婚姻生活後,最重要的便是就業問題,臺北市就業就服務處自93年在原承德路承德就業服務站即有設置2名專責業務輔導員,提供就業服務、個案管理、辦理就業研習班及就業促進工具等多元服務,一直到105年搬遷至艋舺大道艋舺就業服務站,延續承德站打下的基礎,在萬華地區因地利之便更與新移民會館密切配合,迄今已服務1萬3,570位新住民。  陳局長指出,新住民朋友敢於遠嫁異國,在陌生的環境中,一切歸零學習,其所展現的堅毅勇氣及不怕吃苦的韌性,讓人佩服,依就服處資料顯示,目前新住民多從事餐飲、門市及清潔服務等工作,屬於輪班、久站、長時間及高勞力密度的性質,我國年輕人投入不多,而新住民朋友多願意學也肯努力做,更具母國語言的優勢,適巧填補勞動力的缺口,為我國勞動市場注入一股不可小覷的新動力。  發表會邀請到兩位就業成功個案,阿塔(化名),男性,29歲巴西籍,有著母國的語言優勢,會葡萄牙語、英文及中文,現在在一間遊戲公司從事雙語客服人員;小藍(化名)大陸重慶人,目前的小藍在賣場擔任銷售人員,已成功就業2年,當上小主管,負責進貨銷售相關事宜,想知道阿塔和小藍的愛情故事、就業曲折歷程,且於12月3日當天聽他們現場說分明。  陳局長最後強調,臺北市的新住民人口已高達36,421人,而臺北市就服處陪伴新住民追求安定職場的工作也歷經16年,多年累積的媒合經驗,加上積極配合的友善場商,一定可以使這群有工作需求的朋友,如同像阿塔和小藍般找到理想的工作,歡迎新住民及關懷新住民朋友們踴躍報名,詳情請洽:02-23085231分機703張小姐或712楊小姐或上台北人力銀行okwork網站。

北市淡6疏散門 12/1將進行更新

北市水利處今天表示,現有淡3(延平)、淡5(大稻埕)、淡6(敦煌)疏散門,將分階段進行更新工程,其中不影響交通的淡6疏散門將在今年12月1日施工,另外兩個疏散門施工日期則落在明年1月,水利處在施工前會再廣為宣傳週知,請用路人儘量配合提前改道,以減少交通衝擊。水利處河工科說明,目前淡3(延平)、淡5(大稻埕)、淡6(敦煌)疏散門門體移動的動力系統仍為較早期設計的機械驅動式,於啟閉時需耗費較多時間及人力,故而辦理本次工程更新為油壓驅動式,工程內容包含新製門體及門框、驅動設備、走行、昇降、油壓系統、更新疏散門底門框及軌道等,更新後在操作穩定性及水密性等各方面都將提昇。水利處表示,疏散門是大臺北防洪的重要設施,目前疏散門工程已於109年9月22日決標,為了配合確保維持汛期時防洪安全,需安排利用非汛期時間(12月至翌年4月底),陸續進行疏散門拆除機安裝作業。而這個工程最困難的部分其實不在工程本身,而是在於過去因應交通需求,在淡1到淡5疏散門堤外開闢的交通便道,現今都已變成交通要道了,在淡5號及淡3號疏散門施工期間,將有部分時間必須將疏散門封閉才能進行施工,屆時勢必影響車輛進出堤外便道通行,過去常利用來進行這類對交通影響較大工項的農曆春節期間,也因為這裏鄰近春節期間人潮熱點的迪化年貨大街而有所顧慮,目前正在研擬分階段施工的交通維持計畫,將在正式施工前依據核准的交維計畫加強宣導各階段施工期間的交管情形,請用路人密切注意。這項疏散門更新工程預計至110年4月底汛期前全部完成,以確保防汛安全。

2021年第一道曙光時刻,臺北天文館曙光地圖精算出爐!

   『迎曙光』是國人重要的新年活動之一,臺北天文館特別製作了『互動式曙光地圖』網址,可自動算出元旦當日國內任何地點的精確曙光與日出時間,讓民眾能掌握這個有意義的時刻。    根據精算,元旦第一道民用曙光將在清晨6時3分出現於花蓮縣柏南山(日出時間6時28分);平地是6時7分在蘭嶼龍頭岩(日出時間6時31分);而臺灣本島平地最早曙光則在6時10分出現於臺東縣三仙台嶼(日出時間6時34分)。     民眾也可於『互動式曙光地圖』上點選位置或輸入關鍵字,即可根據該地點之經緯度及高度自動算出精確的曙光與日出時間。    民用曙光是指太陽中心點在地平線下6度,地平線與地面景物已可清晰看見的時刻。日出及曙光時間會因觀察地點的經緯度與地理高度而異。以臺灣來說,海拔100公尺處所看到的日出時間比平地早了大約1分半鐘,1,000公尺則提早約6分半鐘,若是4,000公尺的高山則足足提早11分半鐘。而在小區域內,每向東1公里,日出時間大約提早2.4秒,每向南1公里則大約提早1.1秒。 

柯文哲指示改善標線型人行道 將採耐用新工法並重點取締違規占用

臺北市長柯文哲27日主持市府交通會報,聽取指裁示事項辦理情形。首先,針對柯市長於上次交通會報指示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有關標線型人行道劃設方式,及降低違規情形將持續優化精進,交通局及交通大隊回報,已於今(109)年採用冷塑材料新工法,且將保固時間1年調整爲3年,並針對標線型人行道每半年巡查標線狀況;各分局針對標線型人行道路段違停、擺設攤位、移動式路障及車輛行駛人行道等違規行為都將列為執法重點。 對社會局、交通局權管之針對未就學及屢次超速之危險駕駛,納入社會安全網研擬改善措施,柯文哲於會中指示續列管2個月,並列市府今年底社安網第6次局處聯繫會議討論相關改善作為。 公運處則回報設置計程車排班區,與計程車車隊及相關公、工會,做為提升計程車運作效率事項,因相關公、工會表示樂觀其成,後續將共同參與會勘,以增進計程車招呼站設置效益。 此外,柯文哲於上次會報指示,市府各機關學校未來購買公務機車都必須使用電動機車,有困難者需專簽市長同意一案,權管之市府秘書處回報,已轉市府各單位,視各年度之預算容納情形,協助各機關現有燃油機車於117年全數汰除或汰換為電動機車。